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习园地 · 正文
红色印迹|闽东苏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1
日期:2024-06-07 12:00   发布:   点击数:

闽东苏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由闽东苏区革命旧址、闽东革命纪念馆、闽东革命烈士陵园等“六点三馆一园”共十四个主要展点组成,展陈面积一万七千五百五十一平方米、展出闽东革命时期文物(文献)一千二百零三件、图文资料九百五十九幅,2014年1月被命名为第五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闽东革命纪念馆简介

闽东革命纪念馆是福建省宁德市最大的专题性、纪念性博物馆,在叶飞、范式人、曾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倡议下,于1984年创建。1989年7月1日,闽东革命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莅临纪念馆开馆典礼。该馆占地一点二六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六千四百五十七点一七平方米。从正门步入序厅,映入眼帘的是名为“丰碑”的雕塑,展现了闽东儿女勇往直前、乘风破浪的大无畏精神,序厅左右两侧栉比鳞次的时间轴上,镌刻着在闽东革命时期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展厅面积两千零一十九平方米,呈回字形结构,以时间为轴线,共分为五个部分,展出一千多件珍贵历史图文资料、两百多件珍贵文物,主体展陈“红色闽东之光”闽东革命史主题陈列,展现了1840年到1949年英勇悲壮的闽东革命斗争史,颂扬了闽东人民艰苦奋斗创建中央红军长征前党在南方最后一块苏区的光辉历程。

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简介

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坐落于福建省福安市城区,展览厅面积为三百四十二平方米,展厅陈列《闽东畲族革命斗争史》,通过展出革命旧址照片、人物照片、图表、文物、历史画,集闽东畲族革命文物与艺术精华,再现了1929年至1949年间闽东畲族为了祖国统一、人民解放、民族团结进步而英勇战斗的历程。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闽东畲族人民从接过革命火种到迎来共和国晨曦,走过了极其艰难、曲折而壮烈的历程,尤其在最艰苦、最紧要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关头,为了中共闽东组织和闽东红军的生存与发展,闽东畲族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有畲族革命烈士五百一十人,占闽东革命烈士总数的百分之七(畲族人口仅占全区人口的百分之五)。

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于1989年7月1日开馆,是首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福建省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福建省学校德育基地、宁德市民营企业家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目前,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是闽东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阵地。

闽东烈士陵园简介

闽东烈士陵园位于福建省福安市城北甲杯山公园路13号,占地面积八千六百九十四点三一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三千一百零五点一一平方米,1955年8月原福安行署和福安县人民政府拨款营建,由福安专署民政局管理。1970年5月,福安专区革命委员会将陵园移交福安县民政部门管理,为福建省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2018年12月,机构改革后,转隶福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管理。陵园由纪念碑、烈士墓、英名墙、纪念广场、阮英平烈士雕像等组成,墓室内安放着詹如柏、阮英平、陈铁民等二百八十九名烈士忠骸。

闽东苏区纪念馆简介

闽东苏区纪念馆展览陈列了三百多幅珍贵历史图片和部分红色文物,展陈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闽东苏维埃运动的兴起。1921年7月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为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兴起准备了坚强的领导核心。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随着中共闽东组织的建立,一场以开展武装斗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各级苏维埃政权的苏维埃运动,在闽东大地上开展起来。第二部分:闽东苏区的创建。1932年,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提出“创造出闽东新苏区”的战略方针,并派遣叶飞等人到闽东,加强党的领导力量。福建事变爆发后,中共闽东组织发动全区性武装暴动,将闽东苏维埃运动推向高潮。1934年2月,闽东苏维埃政府在柏柱洋斗面村成立。第三部分:闽东苏区的发展。1934年6月,中共闽东临时特委在福安柏柱洋成立。共青团闽东特委、闽东妇女工作团等群众组织也相继成立。闽东苏区创建后,工农游击武装迅速发展壮大,组建海上游击武装,逐渐走上正规化轨道,成为苏区革命斗争的中流砥柱。闽东苏区革命辐射浙南。第四部分:闽东苏区的战略转变。在国民党军的重兵“清剿”下,闽东苏区于1935年初陷落。中共闽东组织和红军游击队转变组织方式和斗争策略,变苏区为游击区。在三年游击战争中,中共闽东组织和红军游击队紧密依靠群众,加强与浙南和闽北两块游击区的联系配合,成为南方十五块游击区之一和新四军组建时有生力量的重要来源地,为闽东人民革命“红旗不倒”奠定了坚实基础。

闽东苏区革命旧址简介

柏柱洋是福安的五大洋之一,位于福建省福安市溪柄镇东麓。这里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和坚实的党组织基础。斗面村革命旧址主要由四座民国时期所建的土木结构的独立的中型民居组成,分别为中共闽东特委、闽东苏维埃政府、共青团闽东特委、闽东妇女工作团等旧址。中共闽东临时特委旧址位于斗面村特委路2号,建筑面积七百四十平方米;闽东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斗面村苏区街73号,建筑面积八百一十平方米;共青团闽东特委旧址位于斗面村特委路1号,建筑面积二百六十平方米;闽东妇女联合会旧址位于斗面村特委路6号,建筑面积二百六十八平方米。这些旧址是闽东革命根据地重要的组织机关旧址,对研究闽东革命具有重大历史价值。1985年10月11日,闽东苏区革命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山下村分田斗争遗址简介

柏柱洋分田斗争遗址位于福建省福安市溪柄镇山下村前,1934年2月17日,福安中心县委在溪柄甲厝召开了为期四天的扩大会议。叶飞、马立峰、詹如柏、曾志、郑宗玉、任铁锋、郭秀山、詹建忠等中心县委委员以及各县委、区委的代表共四十多人参加了会议。会上,马立峰作目前形势的报告,并传达了福建临时省委的指示,作出了在苏区实行土地革命、开展分田运动等决定。福安分田运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对苏区的土地革命斗争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狮峰寺闽东红带会旧址简介

狮峰寺闽东红带会旧址位于福建省福安市溪柄镇柏柱洋狮峰寺内。1933年初,红带会遍及闽东北各县。“闽变”发生后,为了适应当时闽东革命斗争的客观需要,便于调动和指挥分散于各地的红带会,以集中优势兵力,支援各地的武装暴动,福安中心县委决定正式成立闽东红带总队,总队长邓奶坤、政治指挥员施细茄。红带会总部就设在福安柏柱洋狮峰山麓的千年古刹——狮峰寺。该址1985年10月11日公布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狮峰寺于2006年经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立峰烈士纪念室简介

马立峰烈士纪念室位于福建福安柏柱洋立峰村。纪念室位于村委楼内,占地面积一百三十二平方米,展馆面积一百二十六平方米。展馆以马立峰烈士生平事迹为主线,展出珍贵的图文资料二十幅,展出知名书画家、各级领导赠送书画作品四十幅,陈列马立峰、马菊英等烈士文物六件,全面展示了革命先烈马立峰、马菊英、邓子恢、陶铸、叶飞、曾志等在柏柱洋战斗和生活的史迹,真实记录了革命志士为谋取人民幸福抛头颅、洒热血的丰功伟绩。

闽东红军独立团后方医院简介

闽东红军独立团后方医院位于福建省福安市溪柄镇东坪村,建于1934年柏柱洋东山畲村雷奶富厝,为土木结构合院式建筑,通面阔十七点二六米、通进深十七米,占地面积二百九十三点四二平方米,在革命岁月中为浴血奋战的革命同志们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后勤医疗保障。

“九家保”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简介

1933年10月,叶飞、詹如柏、施霖等七人在福建省福安市松罗乡南溪村开会,不幸被霞浦柘头地主的反动民团所捕。南溪村施脓禄(女)、刘新贵、刘学清、刘老仁、谢嫩妹、刘奶连、刘长树、谌荣秦、刘学仁九家冒着受株连的危险具结连保。在敌人还不知道他们的身份之前,换回了闽东党组织的七位重要领导人。事后,施脓禄被抓去,后壮烈牺牲。1958年,施脓禄等人的英勇事迹被予以确认,全部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并载入地方党史资料。











审核:综合办公室

终审:党委宣传部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汇安路39号   邮编:050091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冀ICP备14011511号

技术支持:网络与信息安全中心  管理员邮箱:webmaster@hebue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