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共同举办“悟原理探脱贫密码 担使命助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大课堂活动。两校师生深入学习中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以“大思政课”引领青年学生感悟思想伟力、强化使命担当。
走进骆驼湾:从“小院落”读懂“大情怀”
清晨,两校师生从河北师范大学集结并举行授旗仪式,共同开赴阜平县骆驼湾村开展实践学习,活动在骆驼湾广场正式拉开帷幕。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杨辉教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李洁教授开展“脱贫攻坚精神”现场教学,为师生们阐明实践活动的意义。
在“感受骆驼湾脱贫历史”环节,师生们先后走进骆驼湾一号院、二号院及真贫博物馆。在骆驼湾一号院,我校王岩老师、吴丽佳老师为同学们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到唐荣斌家访贫问苦时的情景,同学们现场感受当年的贫困现状,深刻体会习近平总书记体察百姓冷暖、关注民生百态、带领人民致富奔小康的浓浓真情。我校路晓佳老师围绕骆驼湾二号院中保留的土炕、灶台等陈设,还原了总书记“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生动细节。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戴胜华副教授带领学生实地探访真贫博物馆,结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为学生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
探访产业基地:看“小香菇”撑起“大产业”
本次社会实践大课堂受到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与关注。阜平县龙泉关镇党委书记韩文博为师生介绍阜平县脱贫攻坚历程、乡村振兴实践和发展成效。在顾家台村村委会的会议室,龙泉关镇副镇长曹建平为师生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在此座谈情形,师生深切感受到总书记“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的人民情怀。
香菇种植是两村重要经济产业。曹建平带领师生走进香菇大棚,种植能手袁立柱实地讲解“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的脱贫实践,如今两村已形成“菌果并重、农旅融合”的产业格局,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2年的950元增长至2024年的2.6万元。学生们穿梭于菌棒间,直观感受“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乡村振兴路径。
互动课堂:以“擂台赛”“汇报会”促学笃行
下午,活动进入深度学习阶段。我校刘放老师组织学生分小组围绕“脱贫攻坚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乡村振兴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主题开展分组调研,并回到“一号院”进行“知识擂台赛”。学生结合调研案例,深入分析“产业振兴如何助力共同富裕”“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定位”等议题,展示了两校学生的使命担当。擂台赛后,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郝瑞斌教授组织同学们分小组汇报调研心得,同学们纷纷表示本次社会实践大课堂感受深刻,获益匪浅。
最后,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于多珠教授为本次大课堂做总结。于院长强调:本次实践活动是“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同频共振,希望同学们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把“小我”融入“大我”,用青春助力乡村振兴。
以知促行:让青春在祖国大地上绽放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是我校与河北师范大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通过“现场教学+调研互动+总结提升”等多元形式,学生不仅深化了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理论逻辑的理解,更在躬身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强化责任担当。未来,两校将持续深化“大思政课”建设,推动更多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行动答好“强国建设、青年何为”的时代课题。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路晓锋在授旗仪式中讲话

授旗仪式

出发前合影留念

龙泉关镇党委书记韩文博对师生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骆驼湾村“时代红、生态绿和文化古”的当地特色

龙泉关镇副镇长曹建平带领师生在顾家台村介绍习近平总书记扶贫考察情况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于多珠为本次活动作总结

两校教师共同开展实践大课堂现场授课

两校学生积极参与本次社会实践大课堂

骆驼湾1号院前合影留念
审核:综合办公室
终审:党委宣传部